最新消息

看見需要 部落萬事通 - 原家中心 資源轉介與媒合

「牡丹鄉從地圖上看起來簡單,但要進入各個隱身在深山裡的部落,卻很複雜。」這裡是牡丹鄉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,在地服務多年的美英語重心長地道出這句話,體驗多年的原鄉生態,讓本身也是排灣族的她感觸良多,每每到部落諮詢都倍加用心。

投入屏東原鄉服務十多年,介惠了解部落所面臨的困難,只有持續提供諮詢與服務,才能解決問題,這是介惠多年來承接牡丹原家中心的原因。在都會區辦理法律扶助、經濟、就業等講座,是件稀鬆平常的事,對中心同仁來說,卻艱辛不已,因為遙遠又偏僻的距離,讓不少講師卻步,即使願意提供車馬費,還是常常遭到拒絕,因此只要有講師不辭辛勞來,大家都會惜福的滿座。

自立脫貧方案如及時雨

除了講座,中心還負責為牡丹各部落族人媒合資源,其中針對大專青年的自立脫貧方案計畫,更是許多偏鄉學子能無後顧之憂唸書的良藥。

每天騎半小時機車到恆春擔任照服員的秀珠,是個單親媽媽,為了讓就讀大學的兒子敬杰能繼續升學,從未領過公部門社會福利的她,只好一天工作12小時,加上假日不斷兼差。「為了省下交通費,我常常窩在恆春醫院的椅子上,就這樣睡一晚起床繼續工作。」敬杰今年大二了,不能抽學生宿舍,又增加一筆大開銷,壓得秀珠喘不過氣,假日也需要到農場採收洋蔥,彌補家計的不足。

即使再怎麼犧牲休息時間來工作,美珠仍無法負擔沈重的學費,於是她走進原家中心,尋求幫助,現在秀珠因自立脫貧方案,讓兒子每個月有5000元的生活補助,她鬆了口氣,輕撫胸口,因為她暫時不用四處奔波借錢,為兒子籌學費了。

提及心愛的兒子,秀珠眉宇間有掩蓋不住的驕傲,她總叨擾著敬杰要努力念書,不要像媽媽一樣笨笨的,做勞累卻沒多少收入的工作。敬杰感謝基金會的協助,也期許自己從社工系畢業後,可以投入家鄉的社福工作,除了能就近照顧家人,還能回饋給當年幫助他們的介惠。

站在弱勢家庭的立場 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

「站在弱勢家庭的立場,他們不希望被看不起,因此我總思考著,要用委婉的字眼,不要讓對方覺得卑微被幫助。」美英說,我曾拜訪過一位個案的家,當時天冷,夫婦倆卻身著單薄,我問妻子能不能為丈夫加件外套,妻子卻愣在原地,不發一語,於是我打了圓場,說還在晾乾嗎,可能最近天氣太冷衣服晾不乾,只有一件外套不夠,我再去幫你們申請看看,只見妻子眼中泛著淚光,緊抿著顫抖的雙唇,說著無聲的感謝。

美英沈重的說,他們連添件暖和的外套都有困難,生病更沒辦法下山看病,因為從石門到屏東市區,下山包車一趟要花2500元的交通費,即使自己有車,也因病痛無法握緊方向盤開車,只能忍著身體的病痛,在家中自怨自艾,由原家中心負責為他們轉介、媒合資源,讓他們能安心就醫。

「沒能幫上他們的忙,就像心頭插根刺般在意。」因為雙足親自踏入弱勢家庭的家中,雙眼親見對方的需求,美英總會絞盡腦汁,希望找到適合他們的協助方案,哪怕只是一件外套的棉薄幫助,都會讓中心士氣大增,更有動力把愛送到每個角落。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